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总决赛终场哨响的那一刻,陈无敌被队友们抛向空中。聚光灯下,他望着穹顶悬挂的"华南虎"队旗,耳边是山呼海啸般的呐喊。这个刚满20岁的控卫用场均28.7分11.4助攻的表现,成为CBA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MVP。

手机在更衣室疯狂震动,国家队集训通知赫然在目。当他推开家门,却看见父亲陈东正在擦拭那枚泛着青铜光泽的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纪念章——那是华夏男篮首次闯入世界八强的见证,也是他们父子二十年疏离的起点。

"你该跟着立陶宛教练学挡拆,而不是在CBA当孤胆英雄。"陈东的声音像他执教时画的战术板线条般冷硬。作为中国篮球史上首位同时拥有NBA总冠军戒指和欧洲联赛金牌的"篮球之神",他刚接任华夏男篮主帅就引发轩然大波。

集训首日,陈无敌在力量房撞见父亲正在调整训练计划。墙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他总决赛第七场最后2.1秒的那个后撤步三分——球进筐时陈东正在塞尔维亚考察归化球员,这成了父子间最尖锐的暗刺。

"把你在东莞学的跑轰战术收起来。"陈东在战术会议上用红笔圈住陈无敌的跑动路线,"国际赛场需要的是立体进攻,不是CBA式的个人英雄主义。"老将周鹏看见陈无敌攥紧战术手册的指节发白,想起十年前杨学增与李秋平的理念之争。

深夜加练时,陈无敌发现篮架下放着冰敷袋和战术笔记。翻开泛黄的笔记本,1996年对阵克罗地亚的手绘战术图旁写着:"若当年有会急停跳投的控卫..."他突然想起母亲说过,父亲右膝的半月板就是在那个夏天拼掉的。

奥运热身赛对阵希腊,陈东祭出双塔战术。当对方2-3联防锁死内线时,陈无敌突然启动招牌的"死亡缠绕",连续三次抢断快攻得手。"这就是你说的CBA打法?"他在暂停时直视父亲,却看见陈东嘴角闪过转瞬即逝的笑意。

更衣室爆发激烈争执发生在对阵澳大利亚的赛后。陈东要求全员观看被对手打出的17-0攻击波录像,当画面定格在陈无敌漏防的瞬间,父亲将战术板摔得粉碎:"你以为奥运赛场是广东的主场?这里的哨子不会惯着你!"

转折发生在与梦之队的热身赛。当美国队祭出全场紧逼,陈无敌突然改用胡卫东式的骑马射箭,连续命中三记超远三分。陈东在场边做出"手枪"战术手势——这是他们儿时在后院练球的暗号。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华夏男篮快攻得分首次超过对手。

出征东京前夜,陈东将儿子叫到房间。桌上摆着泛黄的剪报集,1996年《体坛周报》的标题刺痛眼帘:"陈东致命失误葬送好局"。"我用了二十年学会怎么当教练,"父亲摩挲着战术板边缘的裂缝,"但始终没学会怎么当父亲。"

小组赛决战立陶宛,陈无敌在最后时刻遭遇box-1战术封锁。他突然用出尤纳斯当年特训的"欧洲步上篮",在三人包夹中打成2+1。落地时他听见父亲在场边怒吼:"这才是老陈家的篮球!"——原来父亲偷偷将立陶宛教练的防守策略写进了早餐菜单。

半决赛对阵塞尔维亚,陈东突然变阵祭出"死亡五小"。当对方中锋镇守禁区时,陈无敌连续七次命中中距离跳投,这招正是父亲笔记里破解区域联防的"七剑下天山"。终场前9.8秒,他迎着两人封盖后仰出手,篮球划出的弧线与后院槐树上的童年篮筐重叠。

决赛面对美国队,归化中锋威廉·李的暴力扣篮点燃全场。但陈无敌用刘玉栋式的背身单打教训了状元秀汤普森,第三节末那个穿越四人的人缝击地传球,恍惚间让人看到白巧克力附体。当比赛进入最后两分钟,陈东突然叫暂停画出"锤子战术"——这是1996年他错失绝杀时未完成的战术。

终场哨响,记分牌定格在98-97。陈无敌看着父亲被抛向空中,那枚青铜纪念章在镁光灯下泛起金光。更衣室里,他翻开战术本最新一页,上面是父亲遒劲的字迹:"无敌,这次传球路线我改了0.5度。"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